秋季钓鱼应由三个改变而垂钓

秋钓

都说秋季是钓鱼人一年中期盼的第二个黄金季节。但是,秋季也是个气候多变的季节,带有自己明显的气候变化特征,要想在秋季钓出好收获,我们要根据初秋、仲秋和深秋三个不同阶段的气候变化特征,分别采取有针对性地垂钓手段。下面谈谈自己多年的秋钓体会。

一、出行时间随气温而变

出钓时间要根据天气、温度的状况而定。从节气划分方面看,虽然8月初就已经“立秋”了,但由于还处在“末伏”的开始,气温还是很高“秋老虎”还在发威,江淮地区中午高温还是能达到35℃左右,早晚底温也能超过25°,这样的温度条件从气象学的规定看,还远超过“连续5天平均22℃”的标准,还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此时,不论是从防暑角度还是从鱼类的食欲情况看,早晚、夜间出行效果都要好于中午,应采取避高温抢底温的策略。

随着仲秋脚步的迈进,当进入“白露”至“秋分”的时节(公历的9月上旬至9月下旬),才开始进入真正的秋季,在这段时间里,高温一般常跌破30℃,低温常在20℃以下,气候也开始由湿热变的凉爽,温度适宜早晚温差拉大,鱼类的食欲也开始增强,钓鱼人的黄金季节真正来临。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钓鱼人出行可以全天候的挥杆奋战了。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深秋的临近,北方的冷空气开始频繁侵入,冷暖空气交汇常带来降温和雨水,使凉爽的温度开始走向寒冷,从“寒露”至“霜降”(公历的10月上旬至10月的下旬),当遇有强冷空气过后,早晚气温很低甚至出现轻霜冻,野外的风雨中寒风阵阵,鱼类已多向深水区迁徙,钓鱼人应该避开这样的天气,选择秋高气爽温度适宜的时候出行。

二、选择钓点随鱼群而变:

虽然8月上旬就算秋天了,但初秋时节恰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白天鱼类大多数要藏身于深水区避暑,只有早晚气温相对凉爽的时候,鱼类才向近岸靠拢。这时候,我们白天垂钓还是要沿用夏季选择钓点的原则——钓远、钓深及钓荫,或在太阳落山气温下降后选择夜钓近岸。

当“白露”节气过后(公历的9月初),这时候秋高气爽近岸水温开始适宜鱼类活动,浅水区浮游生物、天然食物较多,吸引鱼类开始从深水向浅水区域转移,它们几乎白昼都在2米左右的近岸浅水区觅食嬉戏,食欲也明显比初秋时节增加,上钩率显著提高,此时,我们就要改变钓点而“秋钓边”了。

随着10月份“寒露”、“霜降”节气的更替深秋的来临,因这个时节已临近“立冬”,常有冷空气南下,黄淮地区早晨已经能看到轻霜冻,如再遇几场秋雨,气温就会较快的降低,这时候,近岸的浅水区水温一般只有10度左右,已经低于大部分鱼类适宜的生长范围,鱼类会感觉到寒冬即将到来,早晚就会转移到2米以上温度较高的深水区域活动,只有当天气晴好的时候,鱼类才到近岸温度稍高的浅水区觅食,因为白天浅水区吸收阳光多水温上升快,符合鱼类趋温的特点,而且近岸的天然饵料较丰富,鱼类既可取暖又可觅食,我们如果采取“早晚钓深中午钓浅”的策略垂钓,效果会更好。当然,这时候可钓的鱼种大多是鲫鱼、鲤鱼等较耐寒的鱼类了。

纵观整个秋季,温度是由酷暑到凉爽再向寒冷的走势,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鱼类活动的区域呈现了从深到浅再到深的迁徙。我们在选择钓点的时候,首先是要掌握气温、水温的变化,以及对鱼类活动的影响,其次是随着鱼群活动区域变化而选择钓点。

三、用饵随鱼的口味而变:

在初秋高温酷暑时节,鱼类生理上对高蛋白高脂肪饵料的需求下降,多选择素饵进食,如:面团、米饭粒、玉米面、蚕豆粉等,特别是肥水里的杂食性、素食性鱼类,喜食素饵的食性特征更加明显,如果此时你用荤腥饵料是很难钓到较大个体的鱼,反而增加招引小鱼闹钩的机会。鱼类这种喜食素饵的特点一般会随水温逐步走低,延续到“白露”以后才开始向杂食性变化。

当进入仲秋即“白露”至“秋分”时节之后,随着气温的逐步走低,鱼类食欲开始增强食量也明显增加,呈现了明显的杂食性的特征,也就是荤素皆宜了,这给我们用饵提供了方便,用荤腥饵、素饵都能钓到鱼,特别是本来就是杂食性的鱼类如:鲫鱼、鲤鱼、鳊鱼、草鱼等,表现出了荤素饵来而不拒的特点。

当进入深秋即“寒露”至“霜降”后,这时候,鱼类为了增加身体的脂肪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它们生理上对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需求便开始增加,食物“菜单”中的荤腥饵比例逐步增加,我们在饵料的选择上,要迎合鱼类的这一口味的变化,多使用荤腥饵料。使用天然饵料的,要多用蚯蚓、红虫、蛆虫等,用商品饵料的,应该在素饵里掺入一定量的虾粉或鱼骨粉,提高饵料的热量成分,以迎合鱼类新的口味变化。随着临近冬季气温的进一步下降,鱼类的喜食荤腥饵料的食性特征更加明显,荤饵的上钩率进一步提高,野钓时几乎非红虫、蚯蚓莫属,用商品饵的要多选含红虫、虾粉成分大的饵料,方可提高上钩率。

从“立秋”到“霜降”的整个秋季气候转变过程,也是大多数鱼类食性从素转荤的变化过程,我们在选择饵料种类的时候,就要紧随其食性变化的要求,努力做一名鱼类满意的好“厨师”。

我国幅员辽阔秋季南北温差很大,我以上所述三点,只是江淮地区秋季鱼类活动、觅食的一个总体变化趋势,仅供钓友参考。各地钓友应该根据本地的气候、气温变化(而不是节气变化),及时观察当地整个秋季的气候变化对鱼类活动、觅食口味的影响,总结一套密切联系本地实际的秋钓经验,以便取得较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