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瓶子草专题 鹦鹉瓶子草图片 鹦鹉瓶子草养殖

鹦鹉瓶子草是一种相对体形较大气质高雅的食虫植物,叶子成瓶状直立或侧卧,颜色鲜艳,有绚丽的斑点或网纹,形态和猪笼草的笼子相似,能分泌蜜汁和消化液,受蜜汁引诱的昆虫失足掉落瓶中,瓶内的消化液会把昆虫消化吸收。

鹦鹉瓶子草

形态特征

鹦鹉瓶子草捕虫瓶的形态是瓶子草属中最为特殊的。捕虫瓶为基部为管状,末端呈空心球状。球状末端靠近植株中心一侧具一个较小且唯一通往捕虫瓶内部的入口,且该孔洞向内凸起。捕虫瓶匐于地表,呈莲座状紧凑排列。捕虫瓶长10至25厘米,宽1至4厘米。翼宽2至20毫米,基部较窄,球状末端较宽。捕虫瓶大部分呈红绿色,并具有红色的网纹及白色的网隙。捕虫瓶管状部分的网隙拉长。[2]鹦鹉瓶子草不会产生不具食虫性的剑形叶。[1][2]鹦鹉瓶子草的花朵直径2至4厘米。花茎长25至45厘米。花瓣浑圆,长2至3厘米,暗红色或紫色。萼片略尖,颜色与花瓣相同。雌蕊伞状,红绿色。鹦鹉瓶子草花茎与叶片长度的比例也是瓶子草属中最大的。

生长周期

瓶子从在开花末期开始生长,一直到晚秋,在晚秋的时候,瓶子开始凋谢,植株长出不具补虫功能的剑形叶(或称叶状柄)。由于冬季的昆虫减少,天气转冷,也降低了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其他功能,此时把能量花在长补虫叶很不划算,剑形叶是比较经济的选择。

鹦鹉瓶子草

盆栽要点

温度

要成功栽植瓶子草,了解其所需温度十分重要,一般,夏季所需温度应在21—35C,冬季在1.7—713较为适宜。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瓶子草属植物均具有耐轻霜的能力。因此,人工栽培,冬季无需移入温室,极度严寒时除外。

浇水和湿度

瓶子草是一种湿生食虫植物,在野外可长年浸于沼泽地中生长,因此需要一个极湿的环境,其生长才会壮旺。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如果用腰水套盆种植的话,浇水时可直接将水灌入套盆中或浇至套盆水满为止。如用漏水的普通花盆栽植,在生长旺盛季节,要保持每天浇水1次和喷雾,以制造高湿度的环境条件,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浇水次数可适当增加为2次,以补烈日迅速蒸腾水分的不足。到了冬季休眠期,可节制浇水,保持盆中植料稍湿即可。

光照

在自然生长地,瓶子草在充足和直射阳光下繁茂生长。在充足阳光照射下其地下土壤保持冷凉对它的生长十分有利。但到了休眠期,光照可减至最低或在完全无光环境下休眠。因此,人工栽培的瓶子草,每天要有6~8小时的阳光照射最好。如果光照不足,盆栽的瓶子草会变得色泽晦暗和徒长,植株原有的鲜红色泽会消失并变成暗绿色。

鹦鹉瓶子草

施肥

在野外,瓶子草生长于贫瘠的沼泽地中,以其捕虫囊诱捕昆虫作补充养料来吸收。在人工栽培环境下,尽管虫源不少,但为了使盆栽的瓶子草快速长大,定期施肥必不可少。一般来说,在生长旺盛期,施肥应每隔3~4周1次,施用方法可喷施或淋施,亦可将稀释的液肥灌入捕虫囊中让其吸收。有人栽培瓶子草时,人工抓一些弄死的小昆虫放入其捕虫囊中让其作补充养分吸收。更有甚者还将碎的猪肉块或牛肉块放入捕虫囊中,以为它们可将其消化吸收,其实这样做是适得其反,不仅补充养分的效果达不到,还会由于肉块的腐烂使提早枯萎,亦即瓶袋被烂肉块腐蚀出一个大孔。瓶子草的施肥浓度一般以2000~5000倍为宜,较稀的液肥施用后有利于植株快速的吸收,尤其是灌入捕虫囊中液肥更要注意浓度。一旦到了冬季休眠期,施肥即可停止直至来年春暖重现生机时恢复。


上一篇:维奇猪笼草    目录    下一篇:黄花单角胡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