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叶草专题 白三叶草图片 白三叶草功效作用

白花三叶草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丛生,暖季型。株高1.5~1.8cm。开展度与株高相同。叶片呈拱形向地面弯曲,最后呈喷泉状,叶片长60~90cm。叶片浅绿色,有奶白色条纹,条纹与叶片等长。圆锥花序,花序深粉色,花序高于植株20~60cm。花期9~10月份。

白三叶草

白三叶草形态特征

自然形态

主要有2种类型,即白花三叶草和红花三叶草。三叶草是优质豆科牧草,茎叶细软,叶量丰富,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既可放养牲畜,又可饲喂草食性鱼类。其中白花三叶草因其植株低矮,适应性强,可作为城市绿化建植草坪的优良植物。白花三叶草基部多分枝,匍匐茎实心,光滑细软,长30~50cm,茎节处着地生根。掌状三出复叶,叶柄细长,自根茎或匍匐茎茎节部位长出。小叶倒卵形,中部有倒“V”型淡色斑,三枚小叶的倒“V”型淡色斑连接,几乎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白花三叶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短,侧根发达,多根瘤。茎实心,匍匐无毛,长30~60cm,基部多分枝,茎节处着地生根,并长出新的匍匐茎向四周蔓延,侵占性强。三出复叶,叶柄细长,小叶倒卵形或近倒心脏形,深绿色,先端圆或凹陷,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托叶解为椭圆形抱茎。花多数,密集成头状花序,生于叶腋,有较长的总花梗,高出叶面,小花白色或粉红色。荚果细小而长,每荚有种子3~4粒。种子小,心脏形,黄色或棕黄色,干粒重为0.5~0.7g。

生态学特性

白花三叶耐寒性强,气温降至0℃时部分老叶枯黄,主根上小叶紧贴地面,停止生长,但仍保持绿色。因此,绿期很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可适应各种土壤类型,在偏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喜温暖、向阳、排水良好的环境条件。干旱情况下生长缓慢,高温季节有部分枯死现象。耐修剪、耐践踏,再生能力强,修剪后10d内可长出更新小叶。高强度践踏或碾压后,3~5d即可恢复。在强遮荫的情况下易徒长,造成生长不良。抗有害气体污染和抗病虫害能力强 。

白三叶草

白三叶草主要价值

白花三叶草由于繁殖容易、管理粗放,被广泛用于机场、高速公路、江堤湖岸等固土护坡绿化中;也可与其他冷季型和暖季型草混播。

白三叶草

白三叶草繁殖方法

以播种繁殖为主。白三叶种子硬实率较高,播种前要用机械方法擦伤种皮,或用浓硫酸浸泡腐蚀种皮等方法,进行种子处理后再播。硫酸浸泡方法是:浸泡20~30min,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播种量一般0.4~0.5kg/667m2,湿润地区播种量要小,干旱地区播种量要大。播种深度1~2cm。播种过深不易出苗,要根据土壤质地和干湿情况适度掌握。播种期春、夏、秋蔓季均可,但较高寒地区,以春、夏两季播种为好,如行秋播,则应早播,可使幼苗有1个月以上的生长时间,以利越冬。播种方法条播或撒播,也可单播或混播。单播或混播,条播行距20~30cm,混播适宜的禾本科和豆科牧草较多,协调性最好的有鸡脚草、草地狐茅、草地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其次是牛尾草、猫尾草、红三叶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比例,白三叶占40%~50%;与红二叶混播,白三叶占50%~60%。

播种后出苗前,若遇土壤板结时,要及时耙耱,破除板结层,以利出苗。苗期生长慢,为防杂草危害,要中耕松土除草1~2次;发现害虫危害,要及时防治。生长2年以上的草地,土层紧实,透气性差,在春、秋两季返青前要进行耙地松土,并结合松土追肥,施过磷酸钙20~25kg/667m2,或磷酸二铵5~8kg/667m2。以利新芽新根生长发育。白三叶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有灌溉条件的,在土壤干旱时,或结合追肥进行灌溉。


上一篇:茶梅    目录    下一篇:锦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