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蓝盆花专题 大花蓝盆花图片 大花蓝盆花功效

大花蓝盆花为川续断科蓝盆花属下的一个变种。大花蓝盆花多年生草本,植株较低矮,高10-16厘米;头状花序大,直径5-7厘米;总苞苞片长达2.8厘米,宽3毫米; 小总苞长4毫米,方柱状,具8条肋,肋上具白色长柔毛,膜质冠长2毫米;萼刺刚毛长达3毫米。花期7-8月,果熟8-9月。

大花蓝盆花

大花蓝盆花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自基部分枝,具白色卷伏毛。根粗壮,木质,长5-15厘米,粗可达2厘米,表面棕褐色,里面黄色。基生叶簇生,连叶柄长10-15厘米;叶片卵状披针形或窄卵形至椭圆形,先端急尖或钝,有疏钝锯齿或浅裂片,偶成深裂,长2.5-7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楔形,两面疏生白色柔毛,下面较密,老时近光滑;叶柄长4-10厘米,较叶片为长;茎生叶对生,羽状深裂至全裂,侧裂片披针形,长1.5-2.5厘米,宽3-4毫米,有时具小裂片,顶裂片卵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5-6厘米,宽0.5-1厘米,先端急尖,叶柄短或向上渐无柄;近上部叶羽状全裂,裂片条状披针形,宽1.5-2毫米,下面疏生柔毛。总花梗长15-30厘米,上面具浅纵沟,密生白色卷曲伏柔毛,近花序处最密;头状花序在茎上部成三出聚伞状,花时扁球形,直径2.5-4厘米(连边缘辐射花);总苞苞片10-14片,披针形,长5-10毫米,宽1-1.5毫米,具3脉,先端渐尖,基部宽,外面及边缘密生短柔毛;花托苞片披针形,长3.5毫米,具不明显的3脉,被短柔毛;小总苞果时方柱状,具8条肋,肋上生白色长柔毛,长2.5-3毫米(不连冠部),顶端具8窝孔,膜质冠直伸,白色或紫色,边缘牙齿状,长约1.2毫米,具16-19条棕褐色脉,脉上疏生短柔毛;萼5裂,刚毛状,果时长2-2.5厘米,基部五角星状,棕褐色,上面疏生白色短柔毛;边花花冠二唇形,蓝紫色,筒部长6-7毫米,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裂片5,不等大,上唇2裂片较短,长3-4毫米,下唇3裂,中裂片最长达1厘米,倒卵状长圆形,侧裂片长约5毫米;中央花筒状,筒部长约2毫米,裂片5,近等长,长约1毫米;雄蕊4,花开时伸出花冠筒外,花药长圆形,紫色,长2毫米;花柱细长,伸出花外,柱头头状,下位子房包藏在小总苞内。瘦果椭圆形,长约2毫米。头花在结果时径约1厘米,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果脱落时花托成长圆棒状,长约1.3厘米。花期7-8月,果熟8-9月。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东部、宁夏南部(固原)。生于海拔300-1500米山坡草地或荒坡上。模式标本采自河北小五台山。

本变种和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植株较低矮,高10-16厘米;头状花序大,直径5-7厘米;总苞苞片长达2.8厘米,宽3毫米;小总苞长4毫米,方柱状,具8条肋,肋上具白色长柔毛,膜质冠长2毫米;萼刺刚毛长达3毫米。

大花蓝盆花

大花蓝盆花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山顶草甸,海拔1600-3200米。模式标本采自河北小五台山。

大花蓝盆花分布范围

产河北北部(小五台山、西灵山)、北京百花山和东灵山、山西北部(五台山)。

大花蓝盆花

大花蓝盆花养殖方法

土壤

养殖蓝盆花,土壤要适宜,疏松、肥沃一些,以沙质土壤为佳,要求排水性良好。可以使用配制土壤,将细沙、珍珠岩等混合制成介质,并放上一定量的肥料做基肥。

光照和温度

蓝盆花喜欢半阴的生长环境,但是要求光线良好,保持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蓝盆花植株的生长并促进开花,在日照时间短的季节里,需要进行补光。一般说来,要保持短日照和强光照的养护条件。生长的适宜温度是在15℃——35℃之间,忌夏季高温,冬季温度要保持在3℃ 以上,无霜天气下室内、室外皆可过冬。

水肥管理

蓝盆花浇水需要遵循间干间湿的原则,生长期间需要充分浇水,但是忌积水,在雨季需要进行排水。施肥不宜施浓肥,生长期间每周施一次即可,以氮肥为主。也可以施一些富含多种元素的复合肥,补充蓝盆花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在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之后,需要减少施肥。

繁殖

蓝盆花的繁殖,包括分株繁殖和播种繁殖,分株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繁殖可以采收种子,随采随播,也可以造第二年的春天进行播种。

上盆

在蓝盆花的小苗找到2——3周的时候,就可以上盆移栽,上盆一般选择口径在13——15cm左右的花盆即可,随着蓝盆花的生长,再使用较大的花盆。


上一篇:火绒草    目录    下一篇:粉紫重瓣木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