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舌草专题 鸭舌草图片 鸭舌草怎么养

鸭舌草:又名水锦葵。别名水玉簪、肥菜、合菜。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鸭舌草。全国的水稻种植区,以及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均有分布。 鸭舌草为雨久花科植物,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

鸭舌草

形态特征

水生草本;根状茎极短,具柔软须根。茎直立或斜上,高(6-)12~35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叶基生或茎生,叶片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由心状宽卵形、长卵形至披针形,长2~7厘米,宽0.8~5厘米,顶端短突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

全缘、具弧状脉。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扩大成开裂的鞘。鞘长2~4厘米,顶端有舌状体,长约0.7~1厘米。总状花序从叶柄中部抽出。该处叶柄扩大成鞘状。

花序梗短,长1~1.5厘米,基部有1披针形苞片。花序在花期直立,果期下弯,花通常3~5朵(稀有10余朵),或有1~3朵,蓝色。花被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1.5厘米,花梗长到1厘米,雄蕊6枚,其中1枚较大,花药长圆形,其余5枚较小;花丝丝状。

蒴果卵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种子多数,椭圆形,长约1毫米,灰褐色,具8-12纵条纹。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长习性

鸭舌草生长习性:休眠与萌发种子有较长的休眠期,早春休眠解除。营养生长鸭舌草植株较大,根系较浅,需水、肥多,营养生长与温度、水分、光照、肥力关系密切。开花结实鸭舌草于7月以后陆续开花结实,开花结实后植株不立即枯萎仍能继续生长。开花结实与光照关系密切,以中心沟、田边结实率较高。在水分饱和状态下,种子寿命可达2年以上,在干燥土壤中寿命1~2年,土层2~3厘米以下寿命较长,土表寿命较短。

鸭舌草分布全国,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危害严重,其中又以稻麦连作田,灌排条件好、有稳定灌水水源及施肥水平高特别是速效氮肥施用量大的田块危害较重。鸭舌草与矮慈姑生态条件相似,喜水、喜肥、耐荫,往往构成群落,成为稻田中后期危害的重要杂草组合。

分布范围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鸭舌草

主要价值

【来源】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 Pre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炎,痢疾,咽喉肿痛,牙龈脓肿;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疖。

【用法用量】50~100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考证】《唐本草》

:蔛草叶圆,似泽泻而小,花青白。堪啖,所在有之。又:江南人用蒸鱼食之甚美。五月、月采茎叶,暴干。

药物功效

鸭舌草鲜品每百克含水分97 克,蛋白质0.6 克,脂肪0.1 克,纤维素0.6 克,钙40 毫克,磷80 毫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清热解毒。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

1.《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暴热及丹毒,外敷治肿疮,蛇咬。

2.《江苏药材志》:治痢疾腹痛。

3. 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肠炎,齿龈脓中,急性扁桃体炎,喉痛。

4.《陕西中草药》:止痛,离骨。治牙科疾患。

5.《唐本草》: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

6.《福建中草药》:清肝凉血。干。

鸭舌草方

1.治吐血:鸭舌草50~100克。炖猪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

2.治赤白痢疾:鸭舌草适量,晒干。每日泡茶服,连服三至四日。(《江苏药材志》)

3.治疔疮:鸭舌草加桐油捣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4.拔牙:水玉簪10克,玉簪花根10克,信石5克,药粉。基本用时先轻微剥离牙龈,点上此药(约一个鳞片上的药量),片刻以后,牙即可拔下。此药不可咽下,以免中毒。(《陕西中草药》离骨散)

5.治蛇、虫咬伤:鲜鸭舌草,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6.治咳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服。

7.治尿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鲜灯芯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8.治风火赤眼:少花鸭舌草鲜叶,捣烂外敷眼脸。

9.治丹毒,痈肿,疗疮:鲜少花鸭舌草适量。捣烂敷患处(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鸭舌草


上一篇:海菜花    目录    下一篇:浮萍